在两座星系的中间阶段也就是八光年距离上的中间阶段里面。林东的探测器分开位置进行扫描。已经发现了,大约有200个孤星在这个空间里面。
在距离自己大约2.5光年的范围上,有一个孤星形成的临时星系。当然,按照人类对宇宙星系天体的划分规则,这个不能算作真正的意义上的星系。
因为这是一个由恒星组成的卫星环绕的星团结构。所组成的一种天体。它的中间是一颗大型的气态行星。这颗行星是按照自己的自转轨道,在星空里面进行飞行。
这也是一种太空当中奇怪的现象。一般来说,行星都会围绕着恒星的钟进远引力轨道盘旋飞行。利用恒星的引力,形成自己的飞行轨道。而恒星的引力会散发各阶段不同的引力波场,这就使得整个轨道形成了几个圈子。
也就是其他行星在这里排列的位置,有可能根据恒星的尺寸,在远近或者中近轨道里面。出现一颗可宜居星球。
这就是最标准的太阳系形成的一种原理。而恒星形成以后,它自身强大的引力会将周边的很多残留物质驱赶到轨道之外。
恒星自己是不会自我旋转运动的,所以叫做恒星,意思就是永恒不变。
而行星按照字面理解,它是一颗行动的星球,行动轨迹是围绕中间的恒星来转动飞行的。
不过,对于这些孤星来说,他们也许在遥远的古代形成的时候,是一些天体进行的引力壮溪汇合而成,也许是两颗大型星球在曾经恒星形成的时候,漂移到了轨道外为撞击形成。
所以曾经有可能在这八光年的距离之中,有一个恒星曾经在这里出现过,大约在几百亿年以前,这颗恒星也许自我消亡了!
但它消亡以后,这里的行星失去了原有的引力。便逐渐开始沿着自己的轨道持续的旋转,由于行星也具有强大的引力,这根据行星自身的体积范围不同,所以可能也形成了行星存在的引力圈子。
将更多周边的太空星体和物质吸引到自己的引力圈,这些物质相互撞击,又经过几十亿年的形成,就变成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小行星,或者是次等行星。
也就是那些矮行星,他们围绕着中间这颗大型行星旋转,形成了以行星为标准的轨道星系。
对于恒星的出生和死亡,在遥远的20和21世纪时期,人类已知的恒星大约都是膨胀到道毁灭。
从一颗恒星诞生到他的老年,出现了红巨星。这个时候,恒星内部的存量燃料已经消耗殆尽,外围的物质开始大量的失去引力作用后膨胀。它的膨胀范围很可能超过原有轨道的数十倍。
这就会将周边近距离的一些行星吞没到红巨星的光芒里面,而形成了红巨星以后的恒星原有的光亮度,丧失了90%。
所以在距离他更遥远的中原轨道上面的那些曾经可移居星球,也变成了非可移居星球。
最后,恒星在自己膨胀之后破裂炸毁了轨道周边近邻的所有行星,有的将行星抛离出自己的轨道,飞出了很远的太空。
随后,这个恒星就开始进行萎缩,有可能变成了脉冲星。其密度质量是原来恒星的几千万上百亿倍。
最后,脉冲星在一些光亮闪动之后,化为了乌有,或者是一个超级巨大的黑洞。
这是人类曾经观察了几百年总结出来的恒星诞生和毁灭的客观规律。但正所谓浩瀚宇宙无奇不有,有的恒星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所谓定律产生和消亡的。
某些恒星会出现内部的对外爆裂。特别是一些恒星变成红巨星的时候,忽然间就会从内核爆裂开来,由于当时她的内核已经燃料耗尽,很可能在去重力的条件下突然爆裂炸毁了整个恒星的外研。
而此刻的恒星外部结构非常的脆弱,就剩下了一层比较单薄的外皮,想要炸毁这层外皮,根本就用不了多少动力。
巨大的爆炸冲击将其他的一些行星远远地推离了原来的恒星轨道,变成了宇宙空间上的一个孤星。
而星球就像是地面生物一样,总要找到自己生存的办法,所以星球被推离了恒星轨道外面之后,开始自我进行循环旋转。
原来的旋转是围绕恒星轨道恒定的旋转,所以有固定的轨道旋转的周期时间。被恒星的爆炸强大冲击波推出了恒星边缘,以后自己就开始循环旋转,但这个轨道是原来轨道可能1000或者1/10000。
那样的话,在他上面的原有的时间刻度,也许就会被缩小1000倍甚至10000倍。
也就是说,如果谁要登上这颗星球?曾经在地球上一天的时间约有24小时。这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而地球环绕太阳轨道飞行的时间大约为36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