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霄现在无疑是安全的,但是当那几方势力一旦意识到了,他们面临的同样的一个选择,就是将李重霄除掉的话,或许他们就不会让李重霄一行人如此轻易的在武林会盟其间随意的游走了。
其实现在也是李重霄从中脱身的最好时机,只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决断,就算是有人去劝说的话,如今也不一定好使了。
楚老如今远在蜀地,接纳了一众不断投奔蜀王府的贤才,可谓是兢兢业业,并且为了蜀王府的事业操劳不断,他也有着自己的考量,虽说是受人之托,但是他却并不像寻常人那样,若是依附于他人便毫无自觉可言,楚老是一个有着完整思维的真正智者,不用他人去如何劝说他,他对目前的局势自有分寸。
但是……唯独是江湖上的那些修行者的事情,他是基本上无力去干预的,不然他也不会着急让李重霄走上这么一遭,蜀王府如今拥有的底蕴还是太少,若是发生了突发的情况,楚老根本来不及如何去应对,可能蜀王府便不攻自破,一年以来的一切布置也将成为东流之江水,去而不复还。
而局势,却恰恰向着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而去,这一点,远在蜀王府的楚老,不时产生的一种莫名心悸,让他心神不定,于是他还是用上了后招……或者说,用上了他的人情,就为了心中的这个不安。
……
到底是林清玄反应的快,还是张谋的解释比较逻辑清晰,反正不管怎么样,林清玄只管让张谋说,因为他听到张谋说了那几个势力的名称之后,也突然意识到了事情恶严重性。
明明只是一个武林会盟,却引来了不光是大汉将近七成的一流宗派的参加,关键是刀殿与久居不出的东海剑礁如今也在扬州城出现了,他们与李重霄的恩怨林清玄不清楚,但是他却是知道,若是那群人真的有什么想法,最有可能借助的力量就是这两个隐世圣地的力量,无他,光是凭林清玄的直觉,他就觉得棋鬼与东海三帝与那群人有着千丝万缕难以断开的联系。
“你走之后,这个江湖可是发生了很多大事的……有一名来自葬山的剑客,深入匈奴腹地,直接挑落了猎户座,震惊了整个匈奴武林……我相信你应该是知道猎户座是什么样的存在的吧?”张谋知道林清玄如今很是焦急,但是他还是要将目前的局势与林清玄分析清楚,这种局面,林清玄绝对是一大助力,但是却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决定性作用,到现在这种居面,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是很难去左右局势了,反倒是分清楚敌友,这才是最重要的。
“猎户座?”林清玄搜寻着记忆,似乎发现曾经那一趟匈奴行,的确有着这样的一块记忆……
林清玄千里行走与匈奴大地之上,遭遇了数不胜数的劫难,最为人称道的肯定就是他一人独挑匈奴两大武道圣地的故事了,前后一共有将近三批人,不断地挑战了这曾经能够代表匈奴武林的两大宗门,让天狼山与武神冢陷入了难以想象的危机之中,这都是大汉江湖中有过相当程度流传的故事。
林清玄算是第一人,他让匈奴武林的整体实力下降了一整个档次,再也没有追赶大汉江湖修行者水平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留下了那一句相当打击匈奴人修行者的名言,这让匈奴人始终在大汉修行者面前抬不起头。
“匈奴这地儿,不配拥有武林……”或许真的是一时兴起,但是林清玄却做到了,他一个人一路走去,将匈奴的武道完完全全的压制在身下,可以说是匈奴人在经历了大秦与汉初的相继两次打击之后,受到的最大的侮辱。
后面礼图婆与李重阳等人行走过的路途又是后话了。
但是那曾经代表了匈奴武林最强者将近五十载的猎户座,那时又在哪里呢?
林清玄说他有所耳闻这不是假的,因为当时那一路,其实并没有很多说书人口中那样恣意潇洒,那样轻松写意,事实上林清玄在匈奴遭到的阻拦要比在大汉还要多得多。
林清玄曾一路直到匈奴上京,在匈奴上京如入无人之境,毕竟当时全匈奴都在扬言追杀林清玄这个人,声势浩大的讨伐让林清玄造成的影响变成了团结匈奴人的一种相争,然而林清玄想要亲手打破这种无聊的言论,所以他挑了一个吉日——那是匈奴先帝,呼延连城登基的日子,呼延连城也算是匈奴天降单于之后的又一位有着雄主之姿的单于了。
不过他年轻时登基的旧事,却从来没有在民间的历史中公开过,毕竟这关乎到匈奴王帐的脸面。
呼延连城那日登基,匈奴不管哪一州,都派出了自己相当豪华的团队,前往上京供奉单于。
呼延连城搞得是汉化的政策,这一点在他上任之后尤为明显,而这汉化的端倪,其实在他登基时就已经有了苗头,匈奴单于从来不学汉人那登基一套,主要是繁琐的程序经常让匈奴的官员摸不清头脑。
匈奴是军政一体的帝国,在后来没有改革之前,大汉宰相的位置一般在匈奴帐中是叫做大将军的。
大将军指掌一切的朝政,包括礼仪一类的事情,但是说白了匈奴的礼法就是如同一张白纸一样,若不是有着汉人的北迁,或许匈奴人到现在都搞不清该怎么去运用礼法一套。
呼延连城准确的说算是匈奴第一位真正的皇帝,毕竟就算新匈奴在天降单于的统治之下变了模样,真正吹起了反攻大汉的号角,但是史书中却从来没有关于天降单于任何政事方面成就的记叙。
而事实就是,天降单于的确不通政事,他靠着强大的军队将这些朝政弊端给掩盖过去,却在他死后,这种弊端一股脑的全部爆发了出来,这让匈奴虽是国力渐强,但是依然没有走上正轨。
真正将匈奴的生产与政治拉到与大汉几乎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君,那就是呼延连城的功劳了。
登基那日,有一个牵着老马的中年剑客,提着酒葫芦就那样萧瑟入城,似乎与这喜庆隆重的上京城气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