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602 字 1个月前

荀谌迎了过去,骑士翻身下马,向荀谌行了一礼,却没有停下,而是匆匆向枣祗走了过来。枣祗很惊讶,连忙走过去。骑士向枣祗行了礼,气喘吁吁的说道:“枣相,是豫州刺史部的命令。”

“豫州刺史部怎么会给我命令?”枣祗大吃一惊,连忙接过公文。公文的封泥上的确盖着豫州刺史部的官印,此外还有一方官印,是“行征北将军之章”,这才恍然。满宠虽然是刺史,却深得吴王信任,一直有统兵权,现在形势紧张,吴王让他临时兼领将军衔,加重统兵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荀谌也很惊讶,赶了过来。枣祗迅速读完公文,对荀谌说道:“友若,本当与你详谈,但公务繁忙,我要赶紧赴任去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

荀谌惊讶不已。“什么事,这么紧张?”

“满使君向吴王述职归来,吴王命他暂领豫州兵权,大兴兵役,准备迎击来自兖州的攻击。友若,给你的命令应该也快到了,你早点准备吧,所有的粮食装船,准备起运。”

荀谌大吃一惊,连连点头。他对孙策这个决定有些搞不清楚,大兴兵役,想必是准备大战一场,可是孙策不亲自负责,却让满宠负责,究竟是什么意思?枣祗是不是理解有误?

……

荀谌很快就知道枣祗的理解准确无误,他也收到了满宠的命令。

满宠以行征北将军的身份节制豫州军事,下令征发豫州境内的所有适龄青壮,官方的名义是都试。以前的都试都是以郡为单位,这次扩大规模,以州为单位,六郡国都要参加,只是鲁国的郡兵毋须集中,由任城督纪灵负责。

在公文里,满宠明确表示这次都试是为了应对兖州方向可能的威胁。因为兖州、豫州之间没有可资利用的地形,所以只能全面防御,除了与兖州接壤的郡县要全面动员,集结重兵守城之外,离兖州较远的县——以沛国南部和汝南为主也要——动员,筹集粮草,准备增援前线,尤其是要做好应对骑兵突袭的准备。曾在豫州做过兵曹从事的刘备与袁谭结盟,率一万幽州突骑助阵,有可能效刘和故技,深入豫州腹地。

荀谌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头皮有些发麻。当年刘和与淳于琼、文丑一起三千骑兵奔袭汝南时,他是军师,如今淳于琼、刘和都死了,文丑和他为孙策效忠,但当年的事还记得清楚。如果刘备率万骑突骑,对豫州百姓来说,无疑又是一场灾难。

这件事大意不得。荀谌立刻行动起来,集结青壮,加固营垒,尤其是重点保护粮食。骑兵奔袭的目的就是破坏,他们自身也需要粮食补充,粮食肯定是重中之重。

荀谌一边安排自己的事务,一边派人与太守王朗联络,要求将屯田部的粮食运到平舆保管。平舆是郡治,城池更坚固,人口也更多,一旦被围城,需要的粮食也更多。他很快接到了王朗的回复,王朗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还请他去平舆共商大计。

荀谌早有准备,王朗请他去平舆固然有商量的意思,但更多的是软禁。他是袁谭旧部,他的三兄荀衍还在河内统兵,王朗不可能让他自由活动,肯定要将他放在眼皮子底下,就近监视。他之所以和王朗联系,也有这个目的。钟繇让他抓住机会统兵,他却只想避嫌。

荀谌带着屯田兵赶到平舆,主动将兵权交给王朗,自己安心做个谋士,不离王朗左右,帮王朗出谋划策。他向王朗进了一计。他打算写一封亲笔给袁谭,让他不要做无谓牺牲,豫州兵精粮足,不是他想攻就能攻得下的,不如早点死了心,识时务,知天命,改弦更张,向吴王称臣。

王朗对荀谌的态度非常满意,欣然答应。

第1994章 能而不为

王朗随即又交给荀谌一个任务,撰写文章,痛斥袁谭、刘备无视百姓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蓄意挑起战争,号召百姓响应行征北将军的号令,集结备战。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幸福生活要靠自己来保护,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正是全民皆兵,痛击来敌的时候。

荀谌有些惊讶于王朗的态度。王朗是大儒,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可是转念一想又明白了,连杨彪、黄琬这样的老一辈名臣都转变立场,支持孙策的新政,甚至撰写官制史,反思过去,王朗又有什么不能改变的?他没有直言指责朝廷挑事就已经算是客气了的。

荀谌忽然有些明白了钟繇的意思。孙策的新政并不排斥读书人,想反,他离不开读书人,对读书人的依赖更强。读书人和土地一样,是新政的核心。土地不能集中在世家手上,读书人不能局限于圣人经籍,而应该将眼界放得更高一些。至于圣人之上的境界又是什么,他还没有考虑过。

荀谌一边考虑这个问题,一边奉命作文。他不敢大意,一来王朗学问渊博,文章写得好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二来托孙策的新政之功,豫州虽说还没达到家有一人识文断字的地步,但识字率很高,一里之中肯定有能读报讲报的人,而且不止一个,他的文章会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将来还会录入合集。如果乱写,这是要被人笑一辈子的事。

荀谌很认真的写文章,经由王朗审阅之后,交付印坊印刷,再借助快捷的邮传发往各郡县乡里。诸葛亮年初在汝南主持报务,相关流程早就完备通畅,荀谌的文章第一天交出来,第二天就能看到样本,五天之内就能传到豫州每一个里,传到每一个百姓的耳中。

荀谌的文章不算华丽,文质辞约,通晓直白,却一针见血,说理透彻,极具煽动性,一经公布,迅速传播开来。满宠看到文章后,非常满意,传令印坊加印了数万份,派人送到兖州境内散发。

负责军事的曹仁很快就得到了几分报纸,看完上面的文章,曹仁吓出一身冷汗。满宠以豫州刺史行征北将军,以州为单位大行阅兵,他已经闻到了战争的气息,如今又看到这样文章,他可以确定满宠想干什么:这将是一场全民动员的防御战。

满宠不会轻易进攻,但是有敌人入侵也绝不留情,让普通百姓看到家园被毁会激起百姓的斗志,入侵者将遭受顽强的反击。豫州每年冬闲时都会练兵,不仅适龄的青壮男子会参加,女子参加的也不在少数,野战或许不如常年作战的军队,守城却是绰绰有余。再加上满宠直接控制的步骑,豫州战场将是一个泥沼,一旦踏入就很难全身而退。

曹仁不敢怠慢,立刻让人送了两份报纸给曹昂。

……

昌邑,刺史府。

陈宫居中而坐,毛玠、王彧等人在两旁入座,有的面色通红,须发贲张,有的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争论了几天,还是没有结果。夹在两个强敌之间,兖州进退两难。支持袁谭,进兵豫州,就是和孙策撕破了脸,一场恶战之后,胜负姑且不论,兖州肯定是废了。支持孙策,反击袁谭,不仅有土地被夺之险,还要面对袁谭的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想想就让人心寒。

连续几天的讨论,曹昂都没有露面。他的态度是什么,其实也不重要,关键是兖州世家的态度,也就是堂上这些人的态度。他们决定怎么做,曹昂除了采纳之外,几乎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兖州世家的支持,他真正能控制的兵力不超三千。

两种意见僵持不下的时候,有人便焦灼起来,觉得曹昂这个兖州刺史做得未免太轻松,什么事都不管。兖州人纠结,他难道就不纠结?他父亲曹操为朝廷效力,他娶了孙策的妹妹,父子分立两个阵营,左右逢源,有这么简单?

“生死存亡之际,曹使君避而不见,日日相妻教子,成何体统?”底下有一个豪强愤愤不平的说道:“依我之见,干脆杀了孙夫人,与孙策血战到底。”

“哼!”陈宫哼了一声:“你不是有刀么?你去杀。杀完之后就赶紧逃,逃得越远越好,要不然你全家老小都要为孙夫人陪葬。”

“呃……”那人声音低了,却不肯认怂。“谁说我们一定会败?我们有城池,有坞堡,有庄园,坚守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有坞堡?你知道初平二年,吴王攻打河南世家庄园的故事吗?要不要我讲给你听一听?”

那人不吭声了,缩了回去,低声嘀咕了几句,却听不清说些什么。陈宫也不理他,转身对毛玠、王彧说道:“你们先想着,我去看看使君。这么拖着也不是一回事,总得解决才行。”

毛玠、王彧点头,陈宫起身,进了后宅。丁仪站在门口,见陈宫走来,躬身施礼,让在一侧。陈宫与曹昂亦臣亦友,进出后宅很方便,不需要通报,也不需要陪同。陈宫走了两步,又停住了,转身看着丁仪。

“正礼,最近可曾与你父亲联络?”

丁仪连忙上前两步,拱手施礼。“常有家书往来。”

“沛国的世家如今怎样?还能安居乐业么?”

丁仪笑了。“安居没什么问题,至于乐业么,要看先生所说的业是什么了。”

陈宫瞥了丁仪一眼,心中不悦。丁仪聪明,却有些轻佻自负,加上眼睛不太好,坏了容貌,一向不为他所喜。如今形势紧急,丁仪还有空说笑话,实在不知轻重。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向里走去。丁仪看着陈宫的背影,撇了撇嘴,轻哼一声。

“果然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陈宫进了后院,见曹昂正在院中教夏侯霸、夏侯称练武,孙尚英抱着孩子,正在一旁观看。西侧的屋子里,两位丁夫人正在窗前说话,不时往这边看一眼。见陈宫进来,曹昂拍拍夏侯霸、夏侯称的肩膀,让他们自己练,然后迎了过来。

“公台兄,有结果了?”